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2018年中國百日咳發(fā)病人數、死亡人數及免疫治療【圖】

    百日咳(Pertussis)民間亦稱“鴛鴦咳”、“疫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屬于鮑特氏菌屬,無鞭毛、芽孢,革蘭陰性。傳染源可為帶菌患兒,青年人百日咳感染后漏診率高,癥狀不明顯,為重要傳染源。百日咳桿菌主要經飛沫傳播,經過潛伏期后(約7~10天)出現癥狀,對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為易感者,因母體通過胎盤傳遞的百日咳抗體為非保護性抗體,易被感染,故新生兒尤其不能除外。其感染病程可達數周至3個月左右,因此臨床稱為“百日咳”。表現為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陣咳終末可聞及雞鳴聲(嬰兒特征不典型),咳嗽逐漸加重。嬰兒及重癥者易并發(fā)肺炎及顱內出血、腦病等并發(fā)癥。

    一、中國百日咳發(fā)病人數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013年全球百日咳桿菌感染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近126000例,自1950年引進全細胞疫苗后,百日咳死亡率及致病率顯著降低。但近年來,據WHO估計,全球每年百日咳發(fā)病5000萬例,死亡30萬例,其中95%發(fā)生于發(fā)展中國家,2018年上半年中國百日咳發(fā)病數為8489例,死亡人數為1個;2017年中國百日咳發(fā)病數為10390例,唯有人員死亡。

2011-2018年中國百日咳發(fā)病數及死亡人數

數據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7-2018年中國百日咳單月發(fā)病數及死亡人數

數據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17年中國百日咳發(fā)病率及死亡率

數據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8-2024年中國調血脂藥物行業(yè)市場競爭現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二、百日咳的鑒別診斷

    1、類百日咳樣綜合證

    該病是一組在臨床上難以與百日咳相區(qū)別的癥候群,其發(fā)病原因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支原體病毒、衣原體病毒等微生物。臨床表現與百日咳相似,以發(fā)作性痙攣性咳嗽或患者在咳嗽末有高調雞鳴樣回聲為主要臨床特征,有時出現喘憋引起發(fā)紺,但百日咳患者痙攣性咳嗽多發(fā)生于夜間。

    2、喘息性支氣管炎

    患有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患兒也可出現痙攣性咳嗽,但多有家族性喘息疾病史或過敏史,肺部聽診可聞及哮鳴音,呼吸末無鉤回聲,反復發(fā)病,應注意與此病鑒別診斷。及時給予霧化吸入復方異丙托溴銨及布地奈德可迅速緩解。

    3、咳嗽變異性哮喘

    是以慢性持續(xù)性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特殊類型哮喘,多發(fā)生在夜間或凌晨。主要病理變化為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多有遺傳因素、過敏因素、運動及環(huán)境因素引起。春秋季發(fā)病多,以長期頑固性干咳為主,肺功能損害介于正常人及典型哮喘之間,皮膚過敏原試驗可為陽性,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抗生素無效,抗組胺藥、β2受體激動劑或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緩解。

    三、百日咳的并發(fā)癥

    1、肺炎、呼吸衰竭

    百日咳患兒由于分泌物較多,反復刺激呼吸道,出現咳嗽癥狀,病情遷延至肺部,出現肺部病變,繼而使肺部成為痰液培養(yǎng)皿,引起肺部感染,嚴重者可致呼吸衰竭。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早期新生兒患并發(fā)癥的可能性較高,可導致死亡。

    2、百日咳腦病

    腦病為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病死率52.9%,早期新生兒多見,腦脊液多無明顯變化。痙咳引起患兒腦血管痙攣,導致腦出血、腦缺氧。表現為反復抽搐、嘔吐、意識不障礙,高熱、腦疝,危及患兒生命。

    3、肺動脈高壓與白細胞增多癥

    白細胞增多癥多見于重癥百日咳患兒。白細胞聚集于肺循環(huán)對肺循環(huán)血流形成機械性阻塞,從而導致嚴重低氧血癥及肺動脈高壓。嚴重的百日咳患兒可伴有循環(huán)障礙,心率增快,可達200~220次/分,導致心衰,也可血壓增高,約100/70mmHg,血管收縮能力差。雙倍血容量換血對于肺動脈高壓及繼發(fā)于此的低氧血癥及心力衰竭是有效的治療,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方法相同。等量交換,1小時左右。

    4、其它并發(fā)癥如腹腔壓力增高致臍疝、腹股溝疝,營養(yǎng)不良等。

    四、百日咳流行的3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百日咳是世界性疾病,多見于溫帶和寒帶,一般多為散發(fā),亦可以引起暴發(fā)流行。

    一般非典型患者和輕型患者是最主要傳染源,該病潛伏期末已從呼吸道排菌,傳染期主要是發(fā)病開始后的1~3周,尤其是發(fā)病第1周卡他期傳染性最強。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家庭內傳播較為多見。面對百日咳,人們往往關注嬰幼兒,忽視了患百日咳的青少年和成人,青少年或成人往往表現癥狀輕多數不就診或者癥狀重而就診,但醫(yī)生不能很好仔細詢問病史,只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按照病毒性感冒、肺炎或支氣管炎等進行對癥治療,患者并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不自覺地將病菌暴露于嬰幼兒,使嬰幼兒患病。有人通過聚集性發(fā)病監(jiān)測發(fā)現了4種百日咳發(fā)病類型,分別是家庭聚集性發(fā)病、醫(yī)院聚集性發(fā)病、同村聚集性發(fā)病和學校聚集性發(fā)病,其中家庭聚集性發(fā)病占85.33%,家庭內成人是嬰幼兒感染最主要來源。

    人群對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以嬰幼兒易感性最強,母體缺乏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傳遞給胎兒,所以6個月以下嬰兒發(fā)病率較高,新生兒亦可發(fā)病。百日咳病后不能獲得終生免疫,目前不少兒童時期百日咳患者發(fā)生第二次感染,并造成家庭內傳播。

    五、影響百日咳流行的因素

    百日咳死灰復燃。自從20世紀40年代全細胞疫苗常規(guī)免疫出現以后,百日咳在兒童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并且在20世紀90年代無細胞疫苗的轉變以后得到持續(xù)性的控制,但是來自全球近期的報告提示,有更多的不能用更好診斷方法解釋的百日咳事件時有發(fā)生。盡管在一些地理區(qū)域的流行病學形勢不是很明確,但是在北美、亞洲、澳大利亞學齡兒童以及青少年中百日咳的發(fā)病率有所上升是毋庸置疑的。盡管專家們在哪個因素更重要方面各執(zhí)己見,但是5個因素好像扮演了相同的角色,這5個因素是:疫苗免疫帶來的變化;疫苗接種而導致的易感兒童增加;無細胞疫苗相對于全細胞疫苗更低的療效;運用無細胞疫苗后免疫力的減弱;疫苗相對于1型輔助性T細胞(Th1)更偏好于誘導2型輔助性T細胞(Th2)應答。近期有人提出的可能的第6個因素,即無細胞疫苗能夠預防狒狒模型出現百日咳癥狀,卻無法保護機體免于感染。如果這對于人類來說也同樣適用,那么在利用無細胞疫苗的國家,人體機體百日咳感染可能會有所加強。

    無細胞百日咳疫苗4種抗原:百日咳毒素(PT)、百日咳絲狀血凝素(FHT)、百日咳桿菌粘附素(PRN)及纖毛凝集原2(fim2)。表現在幾個方面:多年以來通過每個抗原的等位基因改變機體循環(huán);用產生更多毒素的所謂的P3啟動子替換掉PT抗原中老的啟動子;以及百日咳桿菌粘附素缺失菌株的出現。后者使含有PRN的疫苗效果減弱。

    盡管很多已經報告的事件發(fā)生在接種兒童中,但是在一個特定區(qū)域內存在大量未接種兒童發(fā)生百日咳的風險增加2.5倍。

    多種流行病學和血清學研究證實,在4~6歲以及青春期前10~12歲注射一定劑量的無細胞疫苗輔助劑以后,對百日咳的免疫力會迅速消失。疫苗的效能僅僅在兩歲左右時很高。此外,在20世紀90年代的很多臨床試驗分析中,有一種全細胞疫苗跟無細胞疫苗相比更不容易產生免疫性。在每一個運用其它種類全細胞百日咳疫苗的試驗中,效果要比相同試驗中運用無細胞疫苗的更好。雖然在保護作用和抗體水平的關聯(lián)方面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很多權威人士認為高水平的PT和PRN抗體和保護作用之間是有所關聯(lián)的。

    我國部分學者研究發(fā)現百日咳抗體陽性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但各省份監(jiān)測到的陽性率不盡相同,如河南省百日咳抗體平均陽性率為40.59%[20];江蘇省江陰市百日咳抗體平均陽性率為32.23%,1歲組抗體陽性率最低為8%,20歲組抗體陽性率最高達48%[;深圳市百日咳抗體陽性率介于26.67%~70.67%,平均為46.25%[22];均低于國家75%的要求。有些學者研究還發(fā)現了百日咳抗體陽性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例如在浙江省東陽市百日咳陽性率介于30.00%~89.66%,平均陽性率達75.60%,0歲組最高可達89.66%,20歲最小降低到了30.00%,但平均保護率僅達12.92%;浙江省奉化市百日咳抗體保護率11.8%~94%,大年齡組保護率低更易受到百日咳感染。有的省份監(jiān)測發(fā)現百日咳抗體陽性率高,但保護率卻低的現象,四川省遂寧市百日咳抗體陽性率為86.05%~100%,平均陽性率為96.62%,可保護率最低為18.60%,最高也僅為76.19%[26]。

    六、百日咳的免疫支持治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免疫支持療法對此病進行干預,前期國內外全細胞百日咳疫苗的廣泛使用明顯降低了百日咳的發(fā)病率,但它的反應原性限制了對青少年的實用,加之可造成腦損傷給人們帶來的驚恐,近年被非細胞百日咳疫苗取代,它清除了80%的抗原表位,減少了中和抗體,誘導B細胞成為疫苗表位,而非抗原表位。T.JohnM等人在美國利用被研究者血清中的抗體反應動力監(jiān)測發(fā)現:非細胞活性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可維持5年,期間血制品標本抗體依舊存在,通過這一臨床實驗證實,此疫苗可以抵抗百日咳桿菌病原的抗原性,抗毒素血清素的濃度均在0.01IU/ml以上,接種者5年之內可免除再次接種。但百日咳類毒素對人體引起了不適反應,對此,為了提高人體對疫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減少反應原性,試圖研發(fā)多種抗原性較低的疫苗,進而減少免疫原性,提高疫苗抗體。在瑞士,百日咳的免疫治療法被推薦為最重要最具特效的治療方案,尤其是小于6個月的嬰兒。2012年10月起,英國聯(lián)合文員會頒布相關規(guī)定,孕婦自孕28周到38周期間給予常規(guī)免疫接種,使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轉運抗體獲得接種的免疫功效,通過增強母親免疫力來提高患兒在母體的生存質量。但因此種方法并未在國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孕婦接種此種疫苗的程序并未完善,合理性和安全性未得到證實,還需要大量的恒面研究。

本文采編:CY306
公眾號
小程序
微信咨詢

文章轉載、引用說明:

智研咨詢推崇信息資源共享,歡迎各大媒體和行研機構轉載引用。但請遵守如下規(guī)則:

1.可全文轉載,但不得惡意鏡像。轉載需注明來源(智研咨詢)。

2.轉載文章內容時不得進行刪減或修改。圖表和數據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數據來源。

如有違反以上規(guī)則,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版權提示: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lián)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jiān)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lián)合發(fā)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jiān)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