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糖是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料,從糖種類來看,甘蔗糖在全球的占比約在80%;從生產國來看,全球前5大產糖國家合計占比在近五個榨季均在60%左右,其中歐盟以生產甜菜糖為主,其余4大產糖國以甘蔗糖為主。
2018年全球糖品種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全球糖產量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糖的需求來源于家庭需求和工業(yè)需求,兩者占比分別為30%和70%。從全球看,糖的需求量沒有明顯的周期性變化,而產量有明顯的周期性波動,因此全球糖的供需缺口在于供給端變化,需求對糖價的影響較小。
糖主要消費國家(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主要產國
1、巴西
從地域分布來看,巴西中南部地區(qū),尤其是圣保羅州的的食糖生產在巴西食糖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從榨季時間來看,東北部榨季為9月~下年4月,中南部榨季為每年5~12月。因此一年兩次收割、全年均可榨糖使巴西糖和乙醇產量均為全球領先。
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給巴西經濟以沉重打擊,為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實現能源多元化,巴西政府制定了以甘蔗為主要原料的酒精燃料發(fā)展計劃,目前巴西已成為全球乙醇燃料第二大生產國和第一大出口國。巴西生物乙醇的生產是通過各種手段使糖類或者淀粉糖化,然后添加酶進行發(fā)酵,最后再通過蒸餾脫水等技術來獲得生物乙醇,在巴西工廠內可同時榨糖和制作乙醇燃料。
巴西工廠內可同時榨糖和發(fā)酵乙醇,因此巴西的糖醇比(榨糖用蔗和發(fā)酵乙醇用蔗的比重)對巴西糖產量起關鍵性作用,同時也是短時間內使全球白糖產量快速增長或下跌的最大因素。
巴西的醇油比直接影響乙醇產量,進而間接影響巴西糖產量。近年來巴西乙醇汽油多動力車數量持續(xù)增長,2018年已經接近3000萬輛,持續(xù)增長的多動力車為乙醇提供巨大需求。
多動力車能燃燒汽油或乙醇,因此乙醇和汽油的性價比影響了消費者的需求。
對原油作為汽油的上游產品直接影響汽油的價格,一般醇油比(燃料乙醇價格/汽油價格)平衡點大約為0.7,當醇油比在0.7及以上,考慮到乙醇熱值為汽油的2/3,且保存期較短,又容易造成發(fā)動機擁堵等缺點,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汽油;當醇油比低于0.7,尤其是在0.65及以下時,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燃料乙醇。
2017年布倫特原油價格處近幾年低位,較低的汽油價格使燃燒乙醇并不具備高性價比,因此醇油比比較高;2018年原油價格上漲,醇油比下降,意味著燃燒乙醇更劃算,因此2018年巴西乙醇產量同比有較為明顯的上漲;2019上半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比相對于2018年略有下跌,預計2019年醇油比相對于2018年,仍舊保持或略微升高,即乙醇產量保持2018年增速或略微放緩。
2009-2020年巴西糖產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9-2020年巴西糖出口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印度
從區(qū)域來看,印度甘蔗主要種植區(qū)是在北部的恒河平原;按邦來看,北方邦是全國最大的甘蔗產區(qū),18/19榨季北方邦甘蔗產量占全國的50%左右,南部的卡邦和馬邦甘蔗產量合計占比30%~40%,南北兩大主產區(qū)幾乎控制全國糖產業(yè),榨季為10月~下年5月。
1)出口政策
從糖的總體生產和消費看,印度是全球第一大糖類消耗國,國內消費占生產量的比例很大。因此當印度國內出現供需缺口時,則加大進口,成為糖進口國;若供給量大于需求量,則政府轉而鼓勵出口。
2008-2019年印度糖期末庫存量(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8/19榨季印度糖期末庫存到達史無前例的高位,約為1700萬噸,因此2019年印度極有可能出臺相關出口補貼政策以刺激出口量。2018年9月印度政府通過550億印度盧比補貼來實現500萬噸糖出口的計劃,補貼的范圍包括糖廠出口、運輸、甘蔗收購補貼等。
2019年2月印度上調糖廠的最低出廠價,由29000印度盧比/噸上調至31000印度盧比/噸,以1美元=69印度盧比折算,則在印度國內的糖價約為20.42美分/磅,加上補貼后,印度出口糖價在14美分/磅以下,長期壓制國際糖價。
隨著莫迪連任,印度的出口補貼政策將大概率延續(xù),但19/20榨季卻因為18/19榨季的降庫存而補貼基數降低。因此即使補貼力度力度持續(xù),但補貼基數的降低也能印度補貼糖對國際糖價的沖擊。此外,由于印度的持續(xù)補貼已經引起WTO成員國不滿,因此后續(xù)印度出口補貼政策幅度上調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是與本榨季持平或下調。
2)甘蔗定價政策
與中國的糧食托市政策類似,印度政府與各州政府、制糖業(yè)和甘蔗種植者協(xié)會的磋商,為甘蔗制定了最低支持價格(minimumsupportprice,簡稱MSP);一些州政府將在MSP的基礎上提高30%及以上,稱為地方指導價格(stateadvisedprice,簡稱SAP);在09~10榨季,印度又啟動了最低收購價制度(fairandremunerativeprice,簡稱FRP)。因此,糖廠的甘蔗收購價格是依靠政府規(guī)定價格而不是市場定價而決定的。
隨著國家對甘蔗種植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甘蔗已經成為印度種植效益最高的經濟作物。由于印度甘蔗收購價和糖售價并非聯(lián)動,因此糖價低迷和成本高企使印度糖廠大量虧損,無法償還農民的蔗款。截至2019年4~5月,糖廠拖欠的蔗款創(chuàng)歷史新高,累計達到3030億印度盧比(約43.8億美元),相當于蔗農超過一年未獲得勞動收入,北方邦拖欠甘蔗款1080億印度盧比(約15.6億美元)。因此,當前糖廠的巨大虧損和未來政府對糖廠出廠價的政策調整都有可能對印度糖產量有重要影響。
印度甘蔗最低支持價格(印度盧比/百公斤)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發(fā)展替代性能源政策
為了減少對原油進口的依賴,2017年11月,印度批準了乙醇混合(EBP)計劃下乙醇價格的修訂,同時將自甘蔗汁生產的乙醇價格提高25%,由47.13盧比/升漲至59.13印度盧比/升,由18/19榨季生效。目前已有近200家糖廠申請無息貸款以擴建和新建乙醇產能。由于新建乙醇產能需至少一年的時間,預計19/20榨季影響開始顯著。同時,政府于2019年3月宣布增加1290億印度盧比的軟貸款以提高糖廠的乙醇產能,并計劃于2022年實現汽油中10%的乙醇摻混比。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榨季,由于政策導向因素,更多甘蔗將用來產乙醇。
受2019年厄爾尼諾現象發(fā)生以及出口補貼政策持續(xù)實施的強烈預期,美國農業(yè)部下調印度19/20榨季的產量和庫存量,上調出口量,產量3030.5萬噸,出口量350萬噸。
3、泰國
泰國是第四大甘蔗生產國,甘蔗產量已過億噸,僅次于巴西、印度和中國,并成為全球第三大白糖出口國。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5個地區(qū),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有27個府產蔗。泰國榨季為11~12月至次年5~6月。
19/20榨季泰國糖產量預期下降。由于糖價多年低迷,而玉米價格持續(xù)上漲,因此蔗農改種玉米使甘蔗種植面積持續(xù)降低,而糖價低迷也使農民持續(xù)保留舊甘蔗宿根,限制產量增長。
泰國作為世界第三大產糖國,產量與消費量都較為穩(wěn)定,與印度和巴西想比,泰國糖產量、庫存量以及政策等都不會對世界糖的供需產生劇烈沖擊,對糖價的影響程度也較小。
2009-2020年泰國糖總產出(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泰國糖出口量(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中國
我國糖的總體產出主要分為蔗糖和甜菜糖,其中甜菜糖在近三個榨季占總產出比例僅為10%左右,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內蒙古地區(qū),占我國甜菜種植面積的95%以上。蔗糖產量占糖總產出的90%左右,是我國最主要的產糖來源。我國蔗糖的四大主產區(qū)包括廣西、云南、廣東、海南,其中廣西產糖量占全國糖總量比重為67%,是我國蔗糖第一大主產區(qū)。
18/19榨季各省甘蔗糖產量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食糖生產整體上體現出“增產—降價—減產—漲價—增產”的周期性特點。與生豬養(yǎng)殖行業(yè)類似,糖料產量受到上年食糖價格的影響,上年食糖價格上升或是高峰時,蔗農增加種植面積和資金投入,導致當年食糖產量大幅增加;在上年食糖價格下降時,蔗農會減少投入甚至改種其他農作物,導致當年食糖產量下降并帶來食糖價格的回升。
受甘蔗宿根的自身生長規(guī)律影響,國內糖產量表現為5~6年一個周期,糖周期食糖產量連增基本不超三年,2019年正處于國內食糖產量連增尾聲和糖價下跌末期。
從需求端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白糖消費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7-2008年,食糖的消費隨國內經濟與國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由742.2萬噸增長到1397.1萬噸。第二階段從2008年至今,由于人口數量的穩(wěn)定和對食堂需求的滿足度,白糖消費日趨穩(wěn)定,近幾年一直保持在1300萬~1500萬噸的量級。
1997-2019年中國白糖總消費量(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2019榨季進口糖290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27.1%,進口量占總產量比重較大使我國糖價走勢不僅受國內供求的影響,同時也受國際糖價的影響。
目前走私糖對國內食糖市場秩序的干擾作用較小。由于國內外糖價的巨大價差,邊境走私猖獗,故2017年起海關和海警局等聯(lián)合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在廣西、云南和東南沿海加大對食糖走私的打擊力度,著力切斷“購、運、儲、銷”走私鏈條,目前走私糖對國內食糖市場秩序的干擾作用較小。
廣西甘蔗單產的提升使18/19榨季的糖產量增長至1076萬噸,由于糖料收購價穩(wěn)定,糖農種植積極性延續(xù);2019/2020榨季糖料種植面積微增0.3%,糖產量預計增長至1088萬噸,而廣西在2019年4月頒布的甘蔗收購價市場化的政策的影響在未來幾個榨季逐步顯現。
2014-2020年中國糖產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20年中國糖進口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20年中國糖出口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4-2020年中國糖總消費量及預測(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甘蔗收購政策
2011年政策在廣西、廣東、云南、海南和新疆5個糖料主產區(qū)開始試行,由發(fā)改委對食糖市場價格、制糖企業(yè)成本和效益以及糖農成本和效益等因素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規(guī)定收購價格的基準和上下浮動幅度,再由省級政府在規(guī)定范圍內自行制定。
甘蔗收購價的制定保證了蔗農種植效益,因此蔗農沒有更大動力減少甘蔗種植,從而政策從源頭上決定了我國甘蔗產量和種植面積,并間接決定我國蔗糖的產量。
2008-2019年廣西甘蔗收購價(元/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以17/18榨季為例,巴西糖料蔗收購價格135元人民幣/噸,廣西收購價格500元/噸,按照8.2噸甘蔗榨一噸糖計算,一噸糖僅原料蔗的成本就差2993元。2019年4月,廣西發(fā)改委發(fā)布文件,自2019/2020榨季起廣西糖料蔗收購價格退出政府指導價格管理,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由種植主體和制糖企業(yè)簽訂糖料蔗訂單合同,明確糖料蔗收購價格、收購范圍等,鼓勵糖料蔗按質論價。收購政策改革已經從國內甘蔗最大產區(qū)率先開始,未來政策是否進一步鋪向全國還需觀察19/20榨季廣西甘蔗種植情況。
2)、貿易保護政策
我國白糖實行配額制的政策,每年白糖進口關稅配額總量為194.5萬噸,配額內的稅率為15%,自2011年中國食糖進口首次超過關稅配額以來,近幾年食糖進口一直處于高位。2017年5月22日,我國對配額外進口糖實行保障關稅(對于配額外進口糖,在征收50%的配額外關稅基礎上,額外收取“保障關稅”),保護期為2017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而關稅稅率逐年降低,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的保障關稅分別為45%、40%和35%。
由于中國在2017年簽訂的保障關稅政策即將在2020年結束,國際市場目前對中國2020年的保護期結束后政策走向十分關注,對保障關稅政策是否延續(xù)以及關稅稅率是否下調存在疑慮。
在進口保障關稅實施之前,巴西一直都是中國食糖進口大國,2016年中國從巴西進口量20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65%;2017年從巴西進口量80萬噸,占總量的34%;2018年進口量73萬噸,占比僅25%。2019年5月,巴西甘蔗行業(yè)組織Unica在一份聲明中宣稱,中國同意于2020年5月前取消對巴西糖的額外進口關稅。若如Unica所言取消關稅,則中國從巴西的進口量可能恢復到2016年水平,同時對國內糖價將形成不小的沖擊。
目前中美貿易戰(zhàn)仍舊存在變數,因此中國與巴西在國際政治和國際貿易上的關聯(lián)更加密切,如中國與巴西在大宗農產品、雞肉等存在大量貿易往來、又同列金磚五國,因此存在中國對巴西農產品進口政策讓步的可能性。目前國內相關部門未頒布最終文件,國內外糖價的巨大價差仍舊存在,基于對本國產業(yè)的保護,國家的關稅保護政策大概率延續(xù),但關稅稅率仍存不確定性。
三、趨勢
19/20榨季目前除巴西已經開榨外,其余各國還處于甘蔗生長期,因此影響全球產量的印度季風、全球油價、進出口政策等因素仍有諸多變數。基于目前新榨季的生產進度,我們認為在糖價連續(xù)低迷了兩個榨季的情況下,19/20榨季影響全球糖供應量的利空因素在增加,多數國家的增產動力不足,降庫存動力增大,全球產能由增到減,包括USDA在內的諸多機構也認為19/20榨季全球糖供需壓力將有所減輕。
全球機構對19/20榨季的糖
機構 | 預測內容 |
ISO | 2019/20榨季全球糖市供應缺口預估300萬噸 |
GreenPool | 2019/20榨季全球食糖供應缺口預估162萬噸 |
荷蘭合作銀行 | 2019/20榨季全球糖市缺口預計預估420萬噸 |
F.O.Licht | 2019/20榨季全球食糖供應缺口預估310萬噸 |
Datagro | 2019/20榨季全球食堂供應缺口為234萬噸 |
Sucden | 2019/20榨季全球糖市供應缺口為250萬噸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糖價格的底部由印度決定,印度大量的低價補貼糖沖擊了國際市場糖價,使國際市場糖價長期徘徊12~13美分/磅。印度的出口補貼政策已經受到WTO成員國的譴責,19/20榨季印度是否在降低補貼力度對國際糖價至關重要。此外,印度天量庫存也對國際糖價上漲形成壓力。而上限受巴西糖醇比影響,巴西糖醇比短時間內能夠改變世界糖的供應量,若原油價格在2019H2一路走高,那么燃燒汽油的性價比將遠低于燃料乙醇,那么全球TOP2產糖國——巴西的榨糖量下降后將在短期內降低全球糖供應量。
其他國家如泰國、中國等其他糖主產國對糖價走勢無法形成巨大影響,而當前令全球擔憂的天量糖庫存只能延緩糖周期的到來,無法改變整體向上的趨勢。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白糖行業(yè)市場現狀分析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白糖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白糖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白糖原料市場運行局勢分析,2025-2031年中國白糖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2025-2031年中國白糖行業(yè)投資風險及戰(zhàn)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