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醫(yī)療

2281

20000

9

我國科學家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之間的共價作用實現人脊髓組織工程

細胞與環(huán)境之間的非共價作用已被認為是調節(jié)細胞行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細胞和生物材料之間的共價作用對細胞行為的影響還未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之間的共價作用實現人脊髓組織工程。

科學家揭示抗腫瘤免疫反應與生物晝夜節(jié)律關系

惡性腫瘤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近年來,由于飲食、環(huán)境、人口的老齡化等因素,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不斷增長,惡性腫瘤作為主要死因的情況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研究發(fā)現,晝夜節(jié)律因子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然而,作為腫瘤治療的熱門靶點,腫瘤免疫系統是否受晝夜節(jié)律的調控,目前并不清楚。

我國科學家在替奈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方面取得突破

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中起重要作用,替奈普酶(TNK)是一種基因工程改良的rt-PA,具有單次靜脈推注給藥、高纖維蛋白特異性和強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AR-I)抵抗的藥理學特點。

我國科學家在血管內治療伴有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大血管閉塞方面取得突破

血管內治療已成為急性顱內大血管閉塞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在24小時內篩選患者時,影像學上均排除了大核心梗死的患者。既往的薈萃分析顯示,在大核心梗死患者中,血管內治療相對于藥物治療更獲益,但仍缺少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證據。

我國科學家揭示光感知調控葡萄糖代謝的神經機制

研究表明,夜間光源過多暴露顯著增加了代謝疾病風險。然而,光調節(jié)代謝的神經機制仍有待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光通過視網膜-下丘腦-棕色脂肪組織軸調節(jié)葡萄糖代謝。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Cell》雜志上。

科學家繪制肺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單細胞空間圖譜

目前,大多數臨床策略仍依賴于腫瘤亞型的組織病理學分層,而對這些分層亞型中單細胞表型的空間位置信息知之甚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團隊繪制了肺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單細胞空間圖譜。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

科學家利用深度學習模型探究藥物與多組學數據間的關聯

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患者的藥物反應模式是相對復雜的,可能涉及多個器官和因素,而大部分影響機制仍然是未知的。近年來,表型和多組學篩查可用于揭示疾病特征,并為研究藥物在疾病進展中發(fā)揮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手段。然而,多組學數據分析面臨著數據降維、數據異質性與整合困難等多方面挑戰(zhàn)。

科學家發(fā)現一種新型聚合物材料或可幫助預防由導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

留置導尿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項診療技術,但由導尿引起的導管伴隨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一直困擾著醫(yī)護人員。

我國科學家揭示中國遺傳性腦小血管病血腦屏障水交換率變化特征

腦小血管?。╟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一組因腦小動脈、微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病變引起腦內病理、臨床及影像學改變的綜合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障礙、精神情緒異常和步態(tài)異常等。因該病受累人群廣泛,近年來備受重視,但其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明確。

科學家發(fā)現促進小膠質細胞代謝的新抗體

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2(TREM2)是一種在小膠質細胞中表達的蛋白質,而小膠質細胞是大腦的常駐免疫細胞。TREM2基因突變與阿爾茨海默?。ˋD)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