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后,逆周期因子效應減弱,但美元見頂預期仍然強烈,人民幣真的要騰飛了嗎?
2018年2月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32人民幣/美元,3月28日,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跌至6.2785人民幣/美元,刷新2015年8月11日匯改以來新低。2017年12月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6.59人民幣/美元。
2015-2018年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1月歐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7.84人民幣/歐元,2017年12月歐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7.8人民幣/歐元,近兩年歐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在2017年8月達到最高值,為7.89人民幣/歐元。
2015-2018年歐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1月英鎊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88人民幣/英鎊,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0.4;2017年12月英鎊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8.84人民幣/英鎊。
2015-2018年英鎊兌人民幣平均匯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1月港幣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0.82人民幣/港元,相比2017年同期下降0.07,在3月27日,港幣兌人民幣匯率已跌破7字頭,創(chuàng)33年來新低。2017年12月港幣兌人民幣平均匯率為0.84人民幣/港元。
2015-2018年港幣兌人民幣平均匯率(人民幣/港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2月美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6.33人民幣/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55;2017年12月美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6.53人民幣/美元。
2015-2018年美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中間價)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2月歐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中間價)為7.74人民幣/歐元,2017年12月歐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中間價)為7.8人民幣/歐元。
2015-2018年歐元兌人民幣期末匯率(中間價)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2月英鎊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8.79人民幣/英鎊,2017年12月英鎊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8.78人民幣/英鎊。
2015-2018年英鎊兌人民幣期末匯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8年2月港幣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0.81人民幣/港元,2017年12月港幣兌人民幣期末匯率為0.84人民幣/港元。
2015-2018年港幣兌人民幣期末匯率(人民幣/港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本周開始,人民幣如期反彈,但多數機構并不認為人民幣會大幅飆升,穩(wěn)定在7以下是共識。如果2019年外資凈流入超出預期、美聯儲如期寬松、美元走弱,那么也不排除人民幣超預期走強的情景。
周二(7月2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8513,較前一交易日上調203個基點。據離岸交易員反饋,G20峰會后的兩個日交易日,逆周期因子發(fā)揮的提振作用不如5月中旬以來強,但人民幣交易情緒仍然偏強,預計短期利好因素會使人民幣攀升到6.8附近。
渣打最新提及,在樂觀情境下,年末美元/人民幣可能到達6.65的水平;法巴銀行則認為,G20峰會過后,市場焦點將迅速轉移到美元的脆弱性上,7月將由美國經濟數據放緩和美聯儲寬松預期主導。
德國商業(yè)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師周浩對記者表示,5月中旬以來,逆周期因子使得人民幣中間價維持偏強的態(tài)勢,短期內央行不會改變逆周期調節(jié)的措施,維持穩(wěn)定仍是人民幣的主基調。
但是不確定性在于,外部風險暫緩會否影響美聯儲7月降息的決定?7月2日,澳聯儲打響G20后的寬松第一槍,未來“亞太寬松潮”將如何影響匯市走向?
人民幣料穩(wěn)中有升,逆周期調節(jié)減退
眼下,多數機構并不認為人民幣會大幅飆升,穩(wěn)定在7以下是共識。如果2019年外資凈流入超出預期、美聯儲如期寬松、美元走弱,那么也不能排除人民幣超預期走強的情景。
周浩對記者表示,近兩日,人民幣中間價與模型所預測的較為接近,逆周期因子所發(fā)揮的作用較前有所弱化。截至北京時間7月2日18:00,美元/人民幣報6.8753,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8799,較前一日小幅走弱。周一,人民幣對美元漲約200bp。
機構認為,這與市場走穩(wěn)、恐慌情緒減弱相關。早在去年初,央行便停止使用逆周期因子,但去年8月離岸市場恐慌情緒上升后,逆周期因子又重出江湖。
今年5月中旬開始,逆周期因子的調節(jié)幅度超出預期,一度日均影響高達200~400bp。在此期間,即使是美元對人民幣大幅走強,次日人民幣中間價也始終定在6.9以下,交易員認為這釋放了強烈的維穩(wěn)信號。
“在周一的‘膝跳反應’過后,人民幣不太可能持續(xù)大漲,6月中國官方制造業(yè)PMI維持在49.4的水平,仍然低于榮枯線。”周浩稱。也有觀點提及,制造業(yè)PMI五大分項指數四降一升,其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幅較大,表明當前制造業(yè)生產放緩,經濟增長動能減弱。三大訂單指數連續(xù)兩個月全部低于榮枯線,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都有明顯下降。
不過,機構普遍認為,人民幣穩(wěn)中有升仍是大趨勢,短期的利多效應有望推動人民幣升至6.8的位置,且未來央行仍將維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
降息預期下美元走弱,澳洲引領亞太寬松潮
不可否認,美元見頂的預期是人民幣穩(wěn)中有升預期的重要基礎。
在G20峰會利好的推動下,本周一美元指數期貨大漲0.78%,收于96.409。同日晚間,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ISM制造業(yè)PMI為51.7,創(chuàng)2016年10月以來新低,預期51.0,前值52.1,美元指數小幅走弱后又有所反彈。不過,法巴銀行預計,短期歐元/美元有望升至1.14,此后可能進一步走升至1.18。
同時,由于貿易樂觀情緒正在驅動市場,隔夜美國標普500指數以歷史新高開盤,而避險的黃金、日元和瑞郎悉數下跌,科技股漲幅居前。“市場一開始忽略了糟糕的制造業(yè)數據,但美國時段開盤之后,市場自高點有所回落。如果最新貿易相關樂觀情緒消失殆盡,焦點將迅速轉向走弱的全球經濟。所以,標普500指數上破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的最新走勢可能轉瞬即逝。”嘉盛集團技術分析師納扎扎達對記者稱。
G20峰會后,市場將聚焦美國6月非農就業(yè)數據,并評估這份報告對美聯儲降息時點和幅度的潛在影響。6月初公布的5月非農數據顯示,新增就業(yè)人數僅7.5萬人,不及預期的一半。糟糕的數據令市場對美聯儲轉向寬松的預期大幅上升。不過,近期市場對7月降息50bp的預期基本消除,降息25bp的預期仍占主導。
渣打提及,美元已從年初高點下跌2%,美聯儲開始寬松周期時,美元疲軟將更加明顯(預計7月31日美聯儲將首次降息),預計這將成為新興市場跨資產類別表現的重要催化劑。不過,機構認為,如果降息推遲,也可能導致美元短期沖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二亞市午盤,澳大利亞央行宣布降息。澳洲央行行長洛威(Philip Lowe)說,降息是為了“支持就業(yè)增長”和提升人們對經濟的信心。他稱,全球經濟前景仍然合理,盡管不確定性已經影響到了投資,“今天這個降低現金利率的決定將推動閑置產能投入營運,提高就業(yè)水平,保障通脹目標的實現。”降息后,澳元不跌反漲。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記者稱,2019年上半年,全球各類經濟指標仍顯疲弱,發(fā)達經濟體制造業(yè)PMI已落入榮枯線之下,工業(yè)生產也明顯回落,其中美國經濟后周期形態(tài)進一步明晰,歐、日面臨內外壓力共振,工業(yè)生產同比仍處在負區(qū)間內。在這一形勢下,全球央行寬松格局難以逆轉。各界預計,除了歐美主要央行,新興市場央行也將采取行動,澳洲、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以及智利已經行動,預計印度尼西亞和韓國央行也將開始寬松周期。此外,如果美聯儲降息落地,機構預計中國可能會通過調節(jié)MLF(中期借貸便利)等市場利率以“跟隨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