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正在經歷高速成長路上的煩惱時刻——用戶規(guī)模和訂單體量已經讓行業(yè)巨頭都開始緊張并效仿,但仍因低價模式和寬松準入,使其陷入了被大量假貨困擾,而打假又引發(fā)商戶不滿維權的兩難境地。
4月2日,新京報刊發(fā)報道《拼多多、淘寶低價阿膠打折促銷背后》,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阿膠商家借助拼多多平臺販賣問題阿膠,拼多多平臺對商家審核存在漏洞等情況。
當天下午,拼多多官方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因疑似存在商品描述與實物不符,涉事商品已下架。
這正值拼多多重拳打假、提振品牌的關鍵時刻。近日,有多篇自媒體文章介紹“拼多多式便宜有好貨消費升級”,以低價與社交化的拼團模式著稱的電商黑馬拼多多,也多次對外宣稱其打假決心,并表示會通過大數(shù)據分析、機器學習自動鎖定可疑商品等多種手段打假,每秒可掃描甄別全網數(shù)千萬個商品。
根據拼多多平臺的規(guī)定,對售價商家“假一罰十”(收取需支付該商品歷史銷售總額十倍的違約金),嚴重者凍結貨款甚至封店。
0門檻開店與嚴厲打假、高額處罰形成鮮明對比,讓一些涉嫌售假、虛假宣傳的問題商家坐不住了。
3月11日,南通的蠶絲被店主張鳴(化名),與七八位來自全國各地來到品多多總部“討說法”。商家們的理由是:“為何之前賣沒事,還上過平臺的活動,現(xiàn)在要被重罰、關店。”
而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ID:xjbmaker)實測發(fā)現(xiàn),在拼多多開店事前不需要商品審核,24小時之內即可完成商鋪的申請,上傳售價60元的“正品耐克衛(wèi)衣”,插入了阿迪達斯衛(wèi)衣圖片,10秒鐘即可過審售賣?! ?/p>
拼多多正在經歷高速成長路上的煩惱時刻——用戶規(guī)模和訂單體量已經讓行業(yè)巨頭都開始緊張并效仿,但仍因低價模式和寬松準入,使其陷入了被大量假貨困擾,而打假又引發(fā)商戶不滿維權的兩難境地。
拼多多的“重拳”嚴打
“《拼多多平臺合作協(xié)議》的第五條的條款中,明確指出一旦店鋪涉及售假,我們有權凍結店鋪資金并關停店鋪。”3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長寧區(qū)法院公開審理的一商戶狀告拼多多的案件,被告拼多多的代理律師如此解釋關停并凍結原告賬戶的依據。
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ID:xjbmaker)旁聽了這場庭審。原告西安碧海華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碧海華天)因涉嫌售假,在今年1月份被關店鋪、凍結賬戶,原告稱公司及關聯(lián)店鋪被凍結余額超過50萬,希望平臺解封賬戶、退還賬戶余額。
被告拼多多方認為是因碧海華天存在售假行為,不僅不會退錢,公司還可能追究原告“假一賠十”,也就是歷史總銷售額的10倍,賠付金額將會超過1800萬元。
商家和拼多多簽署的《拼多多平臺合作協(xié)議》中規(guī)定,商家出現(xiàn)售假情況的處理,“限制商家店鋪資金提現(xiàn);要求商家支付通過拼多多銷售的‘嚴重問題商品’歷史總銷售額(以商品ID為準)的十倍作為消費者賠付金額賠付消費者,若商家拒絕支付該賠金,則甲方(拼多多)有權以商家店鋪資金抵扣。”
拼多多提供的證據顯示,碧海華天銷售的某款OPPO手機經OPPO官方鑒定為假貨。碧海華天認為應該找非OPPO公司第三方檢驗機構,因為OPPO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段永平是拼多多的投資人之一,另外拼多多提供的檢驗書只對包裝、充電器等配件做了檢驗,無法得出手機為假貨的結論。
事實上,這并非拼多多第一次坐上被告席。天眼查數(shù)據顯示,拼多多運營方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涉及的法律訴訟29起,涉及的開庭公告57起,案件的案由多為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網購合同糾紛,拼多多方面也多以被告身份出現(xiàn),而原告方則多為平臺上的“問題商家”。
據記者統(tǒng)計,上述案件多以原告撤訴、敗訴或拼多多反訴追究刑事責任結案,在如此數(shù)量的涉訴背后,是拼多多宣稱的假貨“0容忍”。
《2017拼多多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報》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主動下架了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
今年3月,一篇題為《拼多多重拳打假》的文章中提到,為了通過高昂的售假成本將不法商家攔在門外,拼多多將“假一賠十”寫入協(xié)議之中。
“目前公司已有一套先進的假貨防控體系,通過大數(shù)據拉網式排查、品牌權利人密切合作、消費者投訴舉報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這篇文章介紹,拼多多建立的商品真?zhèn)舞b別體系,通過大數(shù)據分析、機器學習自動鎖定可疑商品,每秒可掃描甄別全網數(shù)千萬個商品,全年共攔截侵權商品鏈接4000多萬條。“而這只是拼多多龐大‘假貨防控體系’的冰山一角。”
涉假商家的“維權”
“維權”商家之一、售賣低價蠶絲被的張鳴即為被嚴打的對象。他站在拼多多樓下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因為拼多多指出其店鋪的虛假宣傳“確有其事”。
在春節(jié)之前,張先生參加了拼多多年貨節(jié)活動,上線一條標注為 “4千克、100%蠶絲、售價88元”的被子,20多天賣出一萬多條,但是不久后就被拼多多抽檢指出,該被子并不含有蠶絲,故涉嫌虛假宣傳。
張鳴說,其所在的南通是著名的家紡產地,“習慣把普通被子標注為蠶絲被,”“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拼多多賣這款被子,介紹都一樣,大家都沒有事兒啊,而且現(xiàn)在拼多多上面還是有很多這樣的被子,為啥只罰我?”
在拼多多搜索“蠶絲被”,跳出來的第一款是售價為69元的“廠家直銷100%蠶絲”被,而推薦靠前的價格普遍低于100元。在另一電商平臺上搜索“蠶絲被”,排在首位的是售價1299元的某品牌被子,搜索結果中最低的價格是358元。
商家萬萬在2017年年初上架了一款名為“2017春秋新款毛呢外套女裝中長款大衣”的商品。當年8月13日,拼多多工作人員聯(lián)系到他的店鋪,表示這款呢子大衣可以上平臺的免費推廣活動,但需要郵寄樣衣檢測。
“剛開始我們還擔心他們拿去檢驗出問題沒法參加活動呢。”按照要求寄去樣品后,8月底,這款大衣被推上了拼多多首頁,經常一天可賣出數(shù)百件。
今年1月31日,他的店鋪花間堂突然收到拼多多發(fā)來的一封站內信,稱“(商品)描述為羊毛呢,經實測,隨機抽取的消費者訂單面料為100%聚酯纖維,和描述不符。”隨后平臺凍結了他的賬戶,同時解除協(xié)議、清退店鋪。
萬萬承認這款大衣不含有其文案宣稱的毛呢成分。不過他認為,同款大衣曾經送樣檢測,平臺當時并未指出商品描述有任何問題,“即使有問題,也是平臺默認了。”
廣東佛山的一位商家告訴記者,拼多多的商家不僅要跟淘寶、京東等平臺比,也要跟拼多多內的商家比,只有價格足夠低才會被拼多多平臺推到好的位置,要求商家不僅要堅持薄利,而且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價格更低的貨源。”
記者了解到,這些“維權”商戶的情況無外乎店鋪被關、賬戶余額被凍結兩種情況,賬戶金額從數(shù)千元至200多萬元之間不等。
據了解,這些商家主要是因為涉嫌售假、虛假宣傳、虛假發(fā)貨等原因被處理。一位人數(shù)超1800人的群管理員稱,最近幾個月申請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而被關店的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涉嫌“假冒偽劣”。
背靠流量,以低價從巨頭縫隙崛起
在不久之前,有媒體報道“拼多多2018年初的GMV已經達到了400億”,盡管官方沒有做出對此數(shù)據的回應,但對比京東2017年財報來看,京東全年GMV為1.3萬億,每個月平均達1100億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其交易額已經達到成立近20年京東的1/3,而拼多多公司成立至今不足3年,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到了不得不嚴陣以待的階段。
3月19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現(xiàn)身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被指是考察正在內測的淘寶特價版,雖然阿里方面回應馬云是例行巡查,但淘寶特價版這款軟件迅速被傳開,這款定位低價的軟件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是為了對抗拼多多而打造的。
也有消息傳出,從2017年下半年起,阿里、京東內部都成立了“打多辦”(打擊拼多多),從淘寶特價版和京東拼團的推出,足以看出巨頭對拼多多的警惕。
低價與社交化的拼團模式,是拼多多這家電商黑馬最為被外界熟知的標簽。在拼多多商城首頁,隨處可以看到銷售近百萬件、19.9元一雙的新款運動鞋以及售價5000多元的iPhone X手機。
2017年起,家在河南洛陽某小鎮(zhèn)上的中年主婦高敏(化名)迷上了家人、鄰居群里拼多多的“0元拼單”活動,她先是每天和親友們互助免費領商品,后來斷斷續(xù)續(xù)開始在拼多多上買小物件。
“拼多多上面的東西太便宜了,發(fā)到群里大家都說便宜,真的是看到了就想買。”這也是數(shù)以億計的拼多多用戶的普遍心理。
微信和淘寶作為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巨無霸級的產品,背后不僅代表著騰訊和阿里兩家公司,也是社交和電商的界的代表,但兩者一直以來卻有些水火不容。
但是,電商平臺想要獲得業(yè)績的增長,獲得更多的流量是最重要的一條路,顯然包括淘寶在內的阿里系平臺無法直接獲得競爭對手騰訊的流量,而看起來沒有“威脅”的拼多多卻依靠微信迅速成長了起來。
“0元拼團”、“拼團即可享受超低價”等活動依靠微信朋友圈、社群中迅速傳播開來,“從去年底到現(xiàn)在,經常可以看到某個群里或者朋友圈內出現(xiàn)拼多多的鏈接,而且都會附言拜托大家‘舉手之勞,幫忙砍價’。”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娜娜說道,而這正在成為微信里的新常態(tài)。
不過,低價策略似乎并不能持續(xù)奏效,各種來歷的低價商品勢必會影響到買家的體驗。小鎮(zhèn)居民高敏發(fā)現(xiàn),從拼多多買的多款商品質量都不太好,尤其是最近購買的垃圾袋,“稍微裝點垃圾就會破,都要一次套兩三個,群里都在說不能再在拼多多買東西了。”
來自廣東佛山的拼多多商家吳磊(化名)告訴記者,他的店鋪賣的一款運動套裝拼團后只需20多元,兩個月賣了兩萬多套,而且好評如潮。
“質量嘛,反正我們自己不會穿,他們自己也明白這點錢能買到什么質量的東西啊。”
用戶和成交額爆發(fā)式增長背后,低價帶來的低質和假貨等問題,成了拼多多火箭式成長的過程中,難以擺脫又急于擺脫的煩惱。
某從事品牌營銷的人士表示,拼多多在消費者心中有一種廉價感的品牌形象,長此以往,會限制甚至傷害到拼多多接下來的發(fā)展。被巨頭盯上的拼多多,要努力撕掉低價、低質的標簽,才能在品牌和未來商業(yè)價值上得到提升。
一位資深電商從業(yè)人士分析,低價意味著低利潤,長期以往會形成低價環(huán)境下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用戶跑掉,拼多多想要發(fā)展或者想要跟淘寶、京東正面競爭就必須改變,“通過打擊問題商戶,去逐漸洗掉自己的‘原罪’。”
零門檻開店,拼多多能走多遠?
值得關注的是,拼多多開店0門檻和對商品商家寬松的事前監(jiān)管,與其對售價等問題的嚴打態(tài)勢似乎并不匹配。
一位商家介紹,在拼多多上線商品基本秒過。他通過拼多多商家后臺演示顯示,上線一款描述為“百分百純羊毛呢子”的大衣,上傳圖片和介紹后,大概10多秒鐘,在店鋪上面消費者就可以看到這款售價為68元的“純羊毛”大衣了。
在拼多多官網以及微信賬號內的招募商家頁面, “拼多多商家招募入駐零門檻”宣傳字樣十分顯眼。拼多多商家招募客服稱,在身份資料等信息上傳平臺審核后,1至7個工作日店鋪便可上線。
3月20日晚10點49分,記者在拼多多平臺上申請了個人店鋪,在上傳完身份證信息兩分鐘后,便收到了開店成功的短信,但這時還不能上架商品,需要等待平臺審核。
3月21日晚9點03分,拼多多再次發(fā)來信息,告知店鋪已經通過審核,已經可以發(fā)布商品。記者進入商家后臺,繳納了2000元保證金后,隨意填寫一款 “正品耐克”的衛(wèi)衣,標價60元。隨后插入了一幅阿迪達斯衛(wèi)衣的圖片,在提交10多秒后,該款衛(wèi)衣就通過了審核,通過用戶版客戶端搜索關鍵詞,即可看到這款圖片是阿迪達斯的“耐克”衛(wèi)衣了。
記者進一步詢問拼多多客服,“開設一家手機店鋪是否需要手機品牌或者渠道商的授權信息”,客服回應說“不需要”,直接上線商品售賣即可。在另一大型電商的第三方商家入駐說明里,如果銷售3C手機數(shù)碼產品則提示,“請上傳品牌方提供的品牌授權證書。”
一名商家拼多多商家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公司上線了多個品牌手機,拼多多并沒有主動詢問過關于是否有代理資質等相關問題,但是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拼多多就會要求商家出示這些手續(xù),然后進行相應的處罰。
在申請體驗的另一家可銷售手機產品的店鋪里,記者上傳了一款OPPO型號為 A77、內存64G的手機,單獨購買價格表為3998.3元,拼單價格為1818.25元,同樣在上傳信息大概10多秒鐘后就審核上線,消費者在客戶端就可以看到這款產品。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陳元代理了另外一起商戶起訴拼多多的案件,他告訴新京報記者,通過他對過往案件和電商平臺的發(fā)展來看,商戶是應該遵守好相關個法律、法規(guī),但作為平臺更應該在商家、商品上線的時候,就對商品質量、各種資質、宣傳文案等進行把控,提前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
對于當下急于甩掉標簽的拼多多來說,正在跟成百上千的商家展開一場激烈的博弈,但不論撕掉一個標簽還是試圖為商家構建一種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不容易。
拼多多模式的成功在于,在淘寶、京東的巨頭縫隙里找到了突圍之路,甚至引起了淘寶京東的緊張和效仿?,F(xiàn)在,黑馬拼多多打假“洗白”之路雖然艱難,但也是拼多多的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