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5.20中美“秀恩愛”:貿易戰(zhàn)?;鸷蟮娜蚧鷳B(tài)格局重塑及猜想【圖】

    虎嗅注:5.20前夕,中美秀了一把“恩愛”——5月19日,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fā)表《中美就經貿磋商發(fā)表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同意,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雙方就擴大制造業(yè)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雙方同意繼續(xù)就此保持高層溝通。

    這也意味著過去兩個月里中美貿易摩擦的沖突高于段落。對此,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撰文分析了本次中美貿易戰(zhàn)“停火”的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則發(fā)文進行了中美《貿易休戰(zhàn)后的“猜想”》?;⑿峋C合了兩篇文章,略有刪編。

    經貿談判是中美的大國博弈,但影響卻是重塑全球化的生態(tài)格局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問題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潛在風險點,2018年5月19日,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zhàn),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性大幅下降。

    中美貿易談判初考成績單公布,從中美雙方媒體反應來看,中美兩國對于自己的成績都是滿意的。

    從美國來看,美國實現了“搭售”農產品和原油的目的,中國接受了美國強烈要求的加強知識產權和營造公平競爭。

    關于此次談判,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在于,中國不再強調“發(fā)展中國家”的地位,而是同意與美國同樣遵循“對等原則”。

    從過去中國的談判策略來看,無論是在WTO,還是在巴黎氣候協(xié)定中,中國均強調中國的“發(fā)展中國家”地位是公平的前提,而在此次的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不再堅持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性。

    從中國經濟的現實來看,中國目前仍然處于發(fā)展中國家階段,2017年中國人均GDP為8583美元,排名74/185,而相比之下,美國人均GDP為59495美元,是中國的7倍,排名8/185。

    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接受了美國的“對等原則”,在貿易逆差、知識產權、公平競爭等方面均與美國對等,承擔了比中國國情更大的國際責任,體現了中國的大國風范。

    從執(zhí)行層面看,中國和美國分屬不同的海洋法系和大陸法系,如何分步驟、可驗證地保證執(zhí)行《聯合聲明》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中國作為大陸法系,《聯合聲明》中明確“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修訂工作”,中國執(zhí)行《聯合聲明》的分步驟性和可驗證性很高。相反,美國作為海洋法系,且《聯合聲明》中沒有提及美國推進《1974年貿易法》、《出口管制條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等相關法律的修訂工作,因此美國究竟執(zhí)行程度如何,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具體到如何實現“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主要有以下四種路徑:

    一是降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但這嚴重損害中國企業(yè)和人民利益,因此這種路徑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二是中國擴大內需,將中國總需求盤子做大,為擴大美國進口提供空間,該路徑符合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從2018年4月政治局意外重提“持續(xù)擴大內需”來看,中國應當已經為該路徑做好了預案。該路徑包括激發(fā)中國人民的高端農產品和高端產品的需求,但美國滿足中國政府對于美國敏感技術需求的可能性較低。

    三是向美國進口替代中國本土生產,這是中國企業(yè)不愿意看到的情況,但是在中國降低關稅、加大力度進口商品的大趨勢下,國內企業(yè)受到短期沖擊恐怕難以避免。從長期來看,這有利于激發(fā)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力和創(chuàng)造性,但短期可能存在陣痛期。

    四是向美國進口替代向其他國家進口,這同樣符合中美兩國利益,中國、美國的企業(yè)、人民均受益,但其他國家將必然受損。

    上述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四種路徑中,只有擴大中國內需、美國進口替代其他國家進口,是符合中美共同利益的,而其他路徑對于中國損害均太大。其中,擴大中國內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見效的,而美國進口替代其他國家進口則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美國進口替代其他國家進口,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影響將是非常負面的。結合2018年以來的新興市場國家動蕩,美國的“新版本全球化”將進一步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危機。

    我們認為,美國要的并非“反全球化”,而是“新版本全球化”,即大國利益的全球化,小國利益必將受損。

    從二戰(zhàn)前的國際外交史來看,一旦大國開始奉行“本國優(yōu)先”的自私功利主義外交政策,最大的后果是小國利益受損或者被犧牲。

    美國希望自己能成為全球能源和農產品供給中心,美國產業(yè)結構調整從過去的“高端服務和高技術制造”轉向“高端+能源+農產品”,全球化新模式從“產業(yè)鏈高端”轉向抓住“產業(yè)鏈上下兩端”,放開中間段。這樣實際上可能是避免美國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損的最好模式,既可以減少逆差問題,也可以減少美國維持國際秩序進行干預的成本支出。

    與之相關的,最近一個讓人意外的消息,是近期澳大利亞總理對華態(tài)度的180度大轉彎。幾個月前,澳大利亞總理號召澳大利亞人民在中國面前站起來,而5月18日則改稱“澳中兩國擁有共同的命運”,并表示他有意于今年下半年訪華,期待兩國關系出現轉圜。

    這無疑是在美國“新版本全球化”下的資源國的自救措施:依附美國的資源國發(fā)現其實已經被美國出賣,特朗普歸根結底確實是個“商人”,所謂同盟只是用來謀取美國利益的工具,如果美國加大對于中國的出口,而其同盟國與中國關系鬧僵,喪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則美國無疑成為唯一受益者,其同盟者都將為美國的“賣隊友”而付出代價。

    根據上述推演,“海清FICC頻道”認為,原油價格上漲沒有可持續(xù)性。當資源國意識到與美國的利益沖突之后,俄羅斯和中東的石油供給方很大可能會調整自己的限產漲價策略,放大供給平抑油價上漲,以免造成涸澤而漁,導致美國坐收漁翁之利。

    另一方面,從美國特朗普退出伊核協(xié)議,伊朗和歐盟繼續(xù)留守協(xié)議的理性行為來看,美國刺激地區(qū)緊張局勢助漲油價的最后結果會有限,油價持久大漲的可能性極低,恰恰相反,隨著“美國優(yōu)先”的功利主義大國外交政策成趨勢,諸多能源和大宗商品生產國會更快意識到自己將要面臨的危機局面,從而降低產品價格、力圖保持市場份額。

    美國前財長康納利說過,“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套用這句話的思維,“經貿談判是中美的大國博弈,但影響卻是全世界的難題。”
貿易休戰(zhàn)后的“猜想”

    1. 好事。沒有顯示任何數字的協(xié)約。因為都是一手“明牌”,雙方都知道,主要不是技術決策(討價還價)的事,是政治決斷。所以“抽象”,不用“具體”,領導心里明白。

    2. 我們這次去,只要能“抽象”了,就是成功,“具體”并不那么重要。時下我們最需要“購買”的是兩個東西。一是時間,從金融周期的定位看,我們的2017-2018,相當于美國的2009,我們的2016對應的是美國的2008。急需去杠桿的戰(zhàn)略緩沖期。二是空間,我不知道這次談沒談,專業(yè)的角度,是應該談的,具體講就是取得美帝對我們人民幣彈性的諒解。這個很重要,哪怕數字上多付出一點,都值。這是做手術的“麻醉劑”。某種意義上講,談判就是去“購買”這兩樣東西。買到了,就是成功。

    3. 領導最知道中國當下之“宏觀體質”。圍棋的詞叫“薄”,稍一用力棋就要散;中醫(yī)的詞叫“濕氣”。我們專業(yè)一點的詞叫“米德”(Meade Conflict)。美帝可能是號準了我們的“脈”,這個點發(fā)難,往往短線收益可觀。

    4. 我講一些散碎的點,大家去感知這個狀態(tài)。他一捏巴你,你得“脹”;你還不能激動,越激動越“脹”。因為這回表象上看是貿易戰(zhàn),但人家真正打的是你的供給側、生產函數、潛在增長率,去年3-4月份大幅減稅,就已經對你宣戰(zhàn)了。全球資本的爭奪戰(zhàn)。

    你的需求端又深陷于既得利益,金融地產融資平臺。所以供給側下墜,需求端頂住,畫面感“向下撕裂出的口子”對應的是什么?由供給側決定的實際匯率,與沒有彈性的名義匯率的等式缺口,靠什么去填平?木有辦法。所以成都五萬四千人搖號抽簽求中400套房子。

    5. 我們1季度經常項目逆差282億美元,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哈,接下來我們還要付美帝的賬單。國內如何才能對沖?

    這就是我琢磨的,領導回國后心里可能就想著一個事:對沖、對沖、加快對沖。當然很多筒子更愿意相信體制“枕上思量千條路,明朝依舊賣豆腐”,但這回怕是要“竹杖芒鞋”,豁出去了。供思考。

    6. 現實中我們應該有兩支“麻醉劑”,一是16%的法準,二是匯率彈性,當然這個可能需要取得美帝的諒解。

    7. 短線看上去好像是個宏觀問題,更多由宏觀來決定;中線和長線則是個中觀層面的問題。貿易戰(zhàn)對產業(yè)結構和資本市場將產生“深刻且持久”的沖擊。

本文采編:CY327
公眾號
小程序
微信咨詢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jiān)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合發(fā)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jiān)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