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終于落下帷幕,最激動的不止是法國人,那些購買了華帝產品的消費者們,眼巴巴地等著兌現“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承諾。
然而,突然畫風就不對了!之前說好的“退全款”,如今華帝在網購平臺上的退款公告卻寫著:天貓上買的,退天貓超市卡!京東上買的,退京東E卡!……
嗯,公告還不忘加一句“無門檻使用,等同現金”。
對于這么一個“老母雞變鴨”的事,華帝甚至不屑于和消費者解釋一句,怎么之前胸脯拍得震天響的“退全款”變成了退卡?在鋪天蓋地的“華帝退全款啟動”的廣告中,消費者卻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世界杯期間,華帝那則“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廣告確確實實在朋友圈里紅火了一把。“退全款”的意思,當然是退現金,而不是什么“等同于現金”的購物卡。
除非華帝能舉證之前充分向消費者披露了是“退卡”而不是退現金,否則就是單方面地違背了合同約定。自從事件一開始的刷屏式營銷,到之前的華帝華北最大經銷商倒閉事件之后華帝的再三承諾,都說的是“退全款”,對于退卡只字未提。
有人說,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法國隊奪冠,消費者能夠退購物卡已經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啊”!這其實是把商家兌現承諾當成了“中頭彩”,而不盡義務。很多消費者正是被承諾所吸引才購買的華商產品,遵守承諾是每一個商家應盡的義務,也是市場經濟主體應有的誠信的體現。大家對于失信“老賴”如此痛恨,為什么對一家上市公司的失信如此寬容呢?誠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這才是一個社會應有的狀態(tài)。
事實上,華帝總部只是承擔了電商渠道的銷售退款,這只有2900萬元,而線下渠道的退全款,卻是讓經銷商埋單的,這部分高達5000萬元。華帝底氣在于,這場營銷豪賭大頭將由經銷商來“埋單”,并不全是割自己的肉。
在目前線上銷售被“退全卡”的情況下,線下銷售的退款會不會飛妖蛾子呢?6月底時,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發(fā)布公告,裁定查封華帝的第四大經銷商——北京天津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華帝京津公司總經理因負債上億元,已經玩起了失蹤。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14日,北京華帝、天津華帝公司仍未正常開展工作。相關門店、專柜仍處關停狀態(tài);多名二級分銷商稱,仍無法提貨,此前預付的貨款亦未退回。消費者到底能不能拿到貨和退款,華帝經銷商給出的答案是“目前沒有確切的方案”。
在周一早盤,華帝股份(15.180, 0.00, 0.00%)開盤大漲7.49%,成交1776.28萬元,報15.65元/股。華帝靠著這一套“神操作”,既收獲了足夠的關注度,又賺得盆滿缽滿。商場上收獲一片贊揚,但是基本的誠信有沒有做到?說好的“退全款”,變成了退購物卡,GMV還留在各家電商平臺上充賬面,線下退款直接由經銷商來埋單。
股價漲了,流量賺到了,哄住了電商平臺,讓經銷商頂了雷,華帝看似“無本萬利”,但是就剩下當初滿心指望“退全款”的人,只得到一段象征財富的代碼,以后得挖空心思想著怎么在平臺上用完這些券,夠頭疼好一陣子。
華帝通過一波營銷,將“退款”的風險和責任推卸給了經銷商、最無辜的消費者。之前信誓旦旦、賺足人氣的“退全款”變了味:線上的成了“退卡”,線下的銷售因為大經銷商倒閉,“退全款”在一些地區(qū)成了懸念。
可怕的是,這種不誠信的企業(yè)在資本市場上得到追捧,這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期盼市場監(jiān)督、證券監(jiān)管部門能早日介入,讓消費者們安心,也給其他有志于“逗你玩”的投機取巧者一個黃牌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