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55億畝,比上年增加978萬畝,增長6.7%。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17億畝,比上年增加871萬畝,增長8.1%;其他雜豆播種面積增加107萬畝,增長2.9%。薯類播種面積1.34億畝,比上年略減5萬畝。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1440萬噸,較上年增加11.3%。
據海關統(tǒng)計: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數量為9553.42萬噸,進口數量同比增長13.85%;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金額為3963814.26萬美元,進口金額同比增長16.65%;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均價為414.91美元/噸,進口均價同比增長2.46%(不考慮匯率因素)。
2017年我國大豆出口數量為11.22萬噸,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1.79%;2017年我國大豆出口金額為9115.72萬美元,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5.93%;2017年我國大豆出口均價為812.56美元/噸,出口均價同比下降4.69%。
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量9553.42萬噸,較上年增加13.85%??傂枨罅窟_到10982.20萬噸,較上年增加13.54%。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大豆消費量持續(xù)增長,但受食用油終端消費結構調整、小油品市場份額增加等影響,消費增速逐年放緩。從供給看,雖然國內大豆產量增加,但進口增長速度更快,我國大豆供應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達到86.99%。
2017年我國大豆主要從巴西、美國、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家進口,其中從巴西進口的產品數量占比為53.31%;美國是中國第二大大豆進口來源地,2017年從美國進口產品占比為34.39%。
中美貿易摩擦,在中美經濟交往中時有發(fā)生。貿易摩擦主要發(fā)生在兩個領域:1.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出口領域,該領域通常是競爭性的;2.中國沒有優(yōu)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該領域是市場不完全起作用的。
2017 年以來全球貿易戰(zhàn)火愈演愈烈, 2017 年,我國產品共遭遇來自 21 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起的 75 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55 起、反補貼 13 起、保障措施 7 起,涉案金額總計 110 億美元。遭遇美國發(fā)起337 調查 24 起,涉案金額超過 25 億美元。
2018 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勢頭有增無減。美國對中國的塑料裝飾緞帶產品雙反調查、大口徑焊管產品雙反調查、對原產于泰國、中國和斯里蘭卡的橡皮筋雙反調查。作為回應,中國商務部也宣布對原產地為美國的進口高粱發(fā)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商務部掌握的初步證據表明,因受美國政府補貼,大量且低價高粱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國內的高粱產業(yè)造成了損害。
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買家。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大豆最大的購買方,是美國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國。 總體上,從全球大豆產需看,美國是全球大豆第一大生產國,中國是全球大豆第一大消費國,分別在大豆供需兩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中國需要進口美國大豆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美國更需要中國采購,來實現大豆農民的收入。
2018年以來隨著貿易爭端的加劇,我國正式宣布將對美國大豆征收25%的關稅,美豆的進口成本甚至超過了國產大豆,優(yōu)勢蕩然無存。
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將使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噸,較巴西大豆高300元/噸左右。由于加征關稅后失去競爭優(yōu)勢,國內企業(yè)將大幅減少美國大豆的采購。
大豆是美國農業(yè)一大支撐,根據美國相關報告:假如中國對進口原產美國大豆加征2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大豆進口量將下降65%,美國大豆總出口量將下降37%,大豆總產量將減少15%,美國大豆生產價格將下降2.6%-5.2%,美國經濟每年可能損失170億-330億美元。
國內大豆市場與國際大豆市場關聯性較強,近年來受國際大豆價格走低的影響,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嚴重,國產大豆在價格上一直處于劣勢。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常態(tài)化,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國產大豆價格優(yōu)勢將逐步凸顯,競爭力提升,國產大豆的壓榨價值將重新被定位。如果國產大豆價格持續(xù)走強,農民種植意愿回暖,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還將進一步增加。此外為滿足國內市場龐大的大豆需求,我國大豆進口結構將日趨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