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期待為“史上最強”的暑期檔,展現出了它強大實力的一面,《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在7、8月各領風騷。
暑期檔也有殘酷的一面,6月1日~8月25日,近3個月的暑期檔里有128部影片上映,平均每個周末上映近10部影片,每周有兩部能在激烈廝殺中脫穎而出的就算不錯了。這128部影片中,有的是“炮灰”;有的“市場一日游”;還有的是傾盡全力但錯判市場而遺憾離場。
不過,失望和遺憾本就是電影的一部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今年暑期檔總體向好。截至8月25日,2018年暑期檔票房為163.46億元,提前6天超越2017暑期檔,這也預示著全年市場表現的穩(wěn)中有升。
近7年來,暑期檔的表現總體呈穩(wěn)步上升狀。2012~2017年,暑期檔3個月的票房都占到全年總票房的30%左右。
而2016年的暑期檔影片整體水平明顯偏弱,導致該年票房不佳,全年增速放緩。也就是在那一年,電影“拐點論”甚囂塵上。2017年,暑期檔因為《戰(zhàn)狼2》的橫空出世,接連打破票房紀錄,最終斬獲56.8億元票房,成為中國影史上的票房總冠軍,整個2017年的暑期檔總票房也憑《戰(zhàn)狼2》的一己之力大幅提升。
今年,市場上縱然沒有出現《戰(zhàn)狼2》體量的影片,但總體上暑期檔票房還是優(yōu)于去年。按照貓眼專業(yè)版的統(tǒng)計,截至2018年8月25日,暑期檔累計票房達到163.46億元,提前6天超越2017年暑期檔,創(chuàng)造暑期檔總票房新紀錄。
此外,今年暑期檔票房前五名的影片中,分別有劇情片的《我不是藥神》,喜劇片的《西虹市首富》,以及表現尚可的中美合拍片《巨齒鯊》,影片類型整體呈現多元化。
《我不是藥神》目前豆瓣評分為9.0分,成為2016年來華語電影評分之最,該片也是暑期檔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大贏家。《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的評分則分別為6.7分、7.3分??梢?,今年暑期檔總體上票房和口碑成正比,佳片被市場認可。
近3個月的暑期檔有128部影片上映,平均每個周末上映近10部影片。頭部影片和腰部影片的票房差距逐漸拉大?!兜胰式苤拇筇焱酢贰秳游锸澜纭贰缎安粔赫返却笾谱饔捌嘉茨苁斋@預期票房。
《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分別約31億元和約25億元的票房,大幅甩開處于第二梯隊的《侏羅紀世紀2》(約17億元)《一出好戲》(約12.7億元)《巨齒鯊》(約9.7億元);《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邪不壓正》《動物世界》等影片的票房則集中在4.8億至6億元之間,為第三梯隊。其中第三梯隊的這幾部國產影片均為大公司、大制作、大期待,最終市場表現與片方心理預期相距甚遠。
縱使整個檔期有128部影片上映,但第一陣營和第二陣營的5部影片就搶占了總體票房的近58%,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雖然暑期檔經歷了一番血肉廝殺,但是也有22部影片在正式上映前或上映后,選擇了改檔或撤檔。
雖然改檔這種做法歷來有之,但是今年暑期檔的改檔數還是創(chuàng)了歷史之最。
改檔分為兩種:主動和被動。高軍認為:“主動撤檔的影片都有一線生機,如《芳華》,改檔后喜提14億元票房,但被動的改檔,則往往會死得更慘,比如《阿修羅》。《阿修羅》是今年暑期檔的第二朵奇葩。
《阿修羅》的制作經歷,這部影片是瞄著“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標桿”去的,特效不惜成本、希望在技術上達到許多個中國電影的由零到一。但問題是中國觀眾早就看慣了好萊塢的那一套,除非是以前聞所未聞的全球首個創(chuàng)意技術,否則觀眾不會為“中國第一個技術使用”而買單。
“當初在制作過程中,我說這部電影這么拍的話,將創(chuàng)造中國電影投資的虧損之最,結果是一語成讖,7億元的投資只有4000多萬元的票房,他們撤檔了。什么時候擇期再映?遙遙無期,也許不可能再上了,因為再上會比這4000萬元還慘,只能以這種‘沒有結果的結果’的方式黯然離場。”一位業(yè)內資深大佬透露。



